在中国印刷行业中,存在着一些另类企业,这些企业在发展模式、经营模式乃至思维模式上,都与传统印刷企业的发展方式显得格格不入,但正是这些企业,却往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创造出发展的奇迹。探寻这些另类企业的发展轨迹,或许可以为企业的创新,提供一些借鉴。
从不进行印刷机大修的印刷厂
印刷机使用一定的时间后就需要进行大修,这样才能保证印刷机的正常运转。这对于很多印刷企业来说,已经是常识性的事情了,似乎没有什么太多好讲的。但是,在北京偏偏有这么一家印刷企业,却从不进行设备的大修。这家企业就是北京联兴盛业印刷有限公司。
“我们企业的设备从来没有进行过大修,这倒不是因为我们用的省,也不是因为平常维护的勤以至于不用大修。其实我们的印刷机基本是一天三班满负荷运转的。我们的印刷机不进行大修,因为我们设备快到大修的时间了,就会把它卖掉。我们的老板会用卖旧机器的钱作为首付,然后贷款购置两台新的印刷机。这些年,我们的企业不仅是总在用新机器,而且设备的数量也在成倍的增长。”联兴盛业顾问庄前先生这样介绍。
“作为一个搞了很多年印刷企业管理的人,作为一个在国企工作了几十年的人,最初我对我们老板的这种做法也不理解。我在国企的时候,企业购买一台印刷机,按照正常的设备折旧率至少需要使用二、三十年才能够完全报废。就是账面上报废了,可能还得继续使用,只要设备不彻底趴架,就不会轻易地淘汰。所以我们老板的做法我当时也不是很理解。”庄老先生表示。“不过他有他的道理,他认为设备一旦进入大修,就很难在达到之前的运行状况了,生产效率自然会下降,而各种损耗则随之增加,与其这样,不如换全新的设备,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效率。”
设备不做大修,还只是另类的联兴盛业的故事之一。也是这家企业,投资50万元进行仓库改造,将照明系统替换成了太阳光纤照明系统,这也是开了印刷企业投入如此巨资进行照明系统改造的先河;还是这家企业,在进行厂房建设时也是不惜工本,从厂房设计到墙体保温,事无巨细一切从高标准出发,体现出企业家与众不同的另类发展观。而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中,则印证了这种发展观的高瞻远瞩。
印名片能够形成什么规模?有个十台小型名片胶印机已经了不得了吧?错了!您听说过用对开甚至全开胶印机印刷名片的吗?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企业。
据介绍,这家企业是一家东莞的印刷厂,是一家专业印制名片的印刷厂。而这家印刷厂与其他名片印刷企业的不同,是采用传统印刷厂的模式经营名片印刷。这家印刷厂没有任何小的名片印刷机,有的都是对开、全开胶印机。为了喂饱这些“大家伙”,这家印刷厂在东莞及周边地市,与数十家“士多”小店开展合作,利用这些小店作为企业的业务点进行业务揽收和配送。
为了跟上印刷的速度,这家企业购置了两台CTP制版机用于印前制版,而其制版量也是高的惊人,每小时达到几十套,与之配套的CTP制版机也是全天候满负荷运转。
现在印刷企业总是在叫喊利润率低,其实像名片这样的产品很多企业是根本不放在眼里的,因为如果说书刊印刷、商业印刷的利润率低的话,名片印刷简直就是没有利润可言了。但是东莞这家印刷厂却在小产品上做出了大市场,将一个小小的名片印刷做得有声有色。不知道那些一直在叫喊印刷利润率低的大企业,此时会作何感想?
没有印刷厂的印刷企业
2008年,大恒集团成为北京奥运会文件印刷服务商;2010年,大恒集团又夺下广州亚运会的印刷服务赞助权。不过很少有人知道,大恒集团印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,自己其实还没有自己的印刷厂,甚至没有自己的印刷机。这可以堪称是印刷领域的另类分子了。
在印刷领域,一直活跃着不少自由业务员,这些人不属于任何印刷厂,在接到印刷业务之后他们会找一些自己熟悉的印刷厂去做加工,这些人被称作“印刷业务经纪人”或者“印刷倒爷”。不过大恒集团坚决否认自己是公司形式的“印刷倒爷”,就像大恒集团OA本部的王旭总经理所说的,“‘印刷倒爷’就是左手进右手出,自己过道手挣个差价。而大恒集团不是,我们承接北京奥运会项目时其实还算不上是真的进入印刷领域,因为那个时候是以文件打印为主。到了广州亚运会的时候,我们是真正进军印刷服务领域了。当时,我们联合了一家香港的合作伙伴,充分调动了香港、广东的印刷力量进行印刷加工,我们负责前期设计、质量管控和配送服务。通过这种形式,可以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为一件事情做共同的努力,而服务承包商、印刷企业都有钱可赚,发标方要求的服务和利益也得到了保障。”
其实这种经营模式并非大恒集团的独创,在很多重点基建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,类似的投标联合体屡见不鲜,只是印刷行业、印刷企业每每关注的只是自己企业的利益,却忽略了与别人联合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更大的利益。在这方面,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印刷企业家们一贯的思维惯性与经营理念,而不是印刷企业的加工服务能力。
后记
其实无论是哪个行业,总会有那么一些行为方式不被常人接受的企业家,有那么一些经营模式显得特立独行的企业。但是,往往是这些企业,总是能够在发展中扮演“黑马”的角色。而人们津津乐道、苦苦追寻的“经营模式创新”,不正隐含在这些另类之中吗?!